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华财之声 > 教育 > 正文

新时代,新教师,新职称,当回归能力初心,让符合条件者自然晋升

2019-09-10 10:45:22 来源: 阅读:1

教师职称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象征,更享受着一定的工资待遇,是每位教师的光荣与梦想。

但是,近年来,教师职称成为人们关注和教师抱怨的热点问题:晋升中高级职称难、特别是乡村教师,晋升中高级职称更难。

有人以为这是高级职称评聘标准定得太高的缘故,比如论文、课题等,要求降低标准;也有人认为是老教师聘了高级上课少了、甚至不上课了占了高级岗位,欲“将高职称老教师拉下马”……其实,这不仅不是教师职称晋升难的原因,甚至连假象都算不上,因为,降低了标准,只是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评,同样,也意示着更多的教师要落选,因为指标有限;“让老教师让位”的数量也极其有限,照样满足了众多教师要晋升的需求,不得不说,这样的主意都是“馊主意”,着是“头痛治痛,脚痛治脚”,但其结果,不仅解决不了头痛、脚痛问题,更会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,因为,这些办法之所以决不了根本问题,是没有找到职称晋升难的症结所在——制约教师职称晋升的“瓶颈”是“指标制”,只要职称评聘“分指标”,标准再低、将老教师都赶走,一样也解决不了所有教师“晋升难”问题——因为有限的指标,不可能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所有教师满意。

新时代,新教师,新职称,当回归能力初心,让符合条件者自然晋升

职称最早叫职务,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、能力,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,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、工作能力的标志。

1986年5月,当时的国家教委出台《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》,指出:“在中小学实行教师职务聘任或任命制度,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。实行这一制度,有利于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,有利于做好教师的培养、使用、考核和晋升工作,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,对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、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,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,调动广大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,建设一支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。”同时,指出“中学教师职务实行聘任或任命制。聘任或任命教师职务,必须经过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从政治思想、文化专业知识水平、教育教学能力、工作成绩和履行职责等方面进行评审,认定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,由学校或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进行聘任或任命。”同时规定了各级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。在随后的国家职称改革中,虽然对各学段职称名称进行了统筹、规范,任职条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改变,但是,职称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、能力及成就的标志这一内核却从未改变,也不可能改变。

事实求是地说,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一辈子,90%的人在技术上都能驾轻就熟。作为教师,从事教育教学30年甚至40年,即便成不了教育家,也会是一个术业有专攻的“匠师”。

教师职称的核心与实质就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认可,无论是1986年的国家教委《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》,还是2015年人社部、教育部印发的《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“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”都有明确的客观标准。按理说,一名教师只要达到相应职称标准,就应授予相应职称。就像一个公民,满十八周岁就是成人,就可以享受一个国家公民享有的一切权利。而不是在满足十八岁这个条件后,再给他们分配一个“成人”指标,把“满十八周岁”的一部分人,排除在“成人”之外!

新时代,新教师,新职称,当回归能力初心,让符合条件者自然晋升

因此,化解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难问题,只要不是从“内核”上改革,按照条件进行“开放式”认定——只要符合任职条件就“自然晋升”,而仍是沿用“指标制”,对符合条件的教师再进行“差额评审”,在“限定指标”的圈圈里打转转,那么,无论是“打破聘任终身制”、还是“以岗定薪、岗变薪变”、还是“将校长和学校管理干部排除在一线教师外不参加职称评定”……无论怎样改革,都只会是按倒葫芦瓢又起,除了激化学校干部和教师、老年教师和年轻教师、高职称教师和低职称教师等的对立矛盾外,都不会收到良好效果!

“教育是党之大计,国之大计。”“教师是立教之本,兴教之源”。新时代,新教师,新职称,要彻底化解教师职称晋升难题,唯有回归教师职称的初心——能力水平亦或成绩标志的内核,让具备相应职称任职条件的教师,实现“自然晋级”,这是唯一、正确、最终的根本途径!

新时代,新教师,新职称,当回归能力初心,让符合条件者自然晋升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